矢志不渝追梦想 方心未艾谋发展_ 乐陵信息网

乐陵信息网首页 .感恩 .正量 .出售 .招聘 .行政 .求职 .房屋 .微爱 .笑话 .招商

矢志不渝追梦想 方心未艾谋发展

发布栏目:行政|发布时间:2018-10-23
——乐陵市新型职业农民梁勇创新创业纪实 “这200亩地3天就能全播种完,用农场里的播种机,施肥、播种、镇压,机器走一步全完成,播种又快又匀,省力省心,到明年我计划再买两台联合播种机和收割机,到周围村里服务,农民对这种大中型机械需求很高,现在惠农政策越来越多,俺们农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。”一名面部黝黑、四十多岁的农民,站在农田边,手指远处成片的麦地,一脸自豪、踌躇满志地介绍着自己的家庭农场。 梁勇,乐陵市孔镇镇勇海家庭农场农场主,他和所有人一样,有着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。他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、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,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实际,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,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致富不忘左邻右舍,他带领周围群众努力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刻苦钻研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,为农民致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他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人。2016年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;农场先后被评为德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、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、德州市“放心农场”等荣誉称号。  决心,源于梦想 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,16岁初中一毕业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,想通过打工跳出农门,过上他曾经梦寐以求的“城里人”生活。3年后的他铩羽而归;而后是3年的军旅生涯,接下来就是十几年的“回到原点”,他已从当年的打工仔步入中年,在这十几年的“原点”生涯中,他日渐成熟,几经思考,最终决定在农业上做文章,他坚信,通过农业一样能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。于是,2012年,梁勇果敢的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包了本村的200亩耕地进行中药材种植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让他颗粒无收,当年就赔了28万元。他迷茫了、畏惧了,他想到了放弃,是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和当初的梦想给了他继续干下去的决心。吃一堑,长一智,2013年,他改变策略,承包了400亩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块,继续他的中药材种植,当年获利93万元。成功不忘老乡,2014年他带动周围50多个农户种植中药材,面积达到5000多亩,当年带动农户收益近1500万元。 观念,源于知识 进入2015年,中药材市场的不景气,促使他改变种植结构,开始种植小麦、玉米。虽然是自己熟悉的作物,然而承包和不承包是截然不同的,承包地块投入产出的矛盾,使得梁勇的效益不高。怎么办,要变;怎么变,要学;学什么,学科学种田;于是他参加了乐陵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。通过培训,他不仅了解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有关政策,学习了农业各方面的先进技术,而且在思想上有了质的提高,还和省市县农业专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经常与他们沟通、探讨交流种植经验,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周围的农户。在梁勇的带动下,周围群众多数都运用了测土配方施肥、春草秋治、氮水后移等新技术。 财富,源于创新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,他深刻地认识到: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必须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新。为了调整传统的种粮模式,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生产率,他摸索出玉米与谷子套作种植模式,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,玉米和谷子的植株高矮不同,套种玉米侧面受光量明显增加,从而延长了玉米的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,增加玉米产量。玉米根系生长快,可吸收深层土壤养分。谷子根系较浅,吸收浅层养分,玉米与谷子套种,可以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。 在小麦的种植管理上,他打破传统大胆采用精量播种、精准施肥技术。普通农户种植小麦时下种量都在30-50斤/亩之间甚至更多,造成了种质资源的大量浪费,而且使小麦分蘖期形成许多无效分蘖,后期近成熟时又容易发生倒伏,还会形成许多小穗,过量播种不仅不会增加产量,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的形成。梁勇意识到这一点,率先实现了精量播种,播种量一直稳定在25斤/亩以内,这样的小麦不仅分的蘖更多更壮,而且更加稳产。在肥料施用方面,他从来不会过多投入,每年都会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、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进行科学施肥,仅小麦季施肥量较普通农户节约30%-50%。在节种节肥的情况下,梁勇田里的小麦每年产量都稳定在1300斤/亩左右。除此之外,他还安排了有机无机替代(有机肥替代有机肥)试验、3+X试验(农户常规处理、高产高效处理、精准处理)等,不断地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模式。在小麦除草、一喷多防及治虫防病过程中,他作为带头人联合周边近5000亩地的农户进行飞防作业,及时对病、虫、草害进行防治。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使这些农户节本增收50余万元。增加收益是一方面,更主要的是带动农户树立了学科学、用科学的理念。 在夏玉米的种植管理上,他首先尝试了合理密植技术,普通农户的玉米种植密度大都在3000-5000株/亩之间,而梁勇自从接受培训以后,每年的玉米种植密度都保持在5500株以上,种植品种为产量比较稳定的郑单958。2015年平均亩产量达到1750斤,近两年每年的产量都维持在1600斤/亩以上。他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在乐陵市建立的“乐陵市现代农业科技小院”合作,基于田间试验的研究结果,研发了夏玉米同步营养肥。该肥料与当地的土壤性质、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目标产量紧密结合,同时把缓释和速效结合起来,完成一次性施用可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。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,既减少了成本的投入又提高了效率。该技术和农民传统的“一炮轰”相比,可提高产量14.7%,提高氮效率14.7%;和普通农户二次常规施肥相比,每亩至少可节约支出44.39元,且提高氮肥偏生产力30%,率先实现了减肥增效。 动力,源于热爱 如今,40多岁的梁勇依旧在他所热爱的土地上挥汗如雨、干劲十足。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农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农民就是我的职业,我从生产中找到了快乐,从学习中得到了升华,从帮带中懂得了传承,作为新时代的农业人我感到无比的荣耀,因为我热爱生我的农村,热爱育我的农业,热爱伴我的农民,我愿意做一辈子农民。”。从这些平凡的话语中,我们不难读出他从“不甘心做农民”到“甘愿做一辈子农民”的动力源泉——对农业的热爱。 风潮涌动,自当扬帆破浪;任重道远,更需策马加鞭。回望过去,他无怨无悔;展望未来,他豪情满怀。作为新农人,他将把农业腾飞这根又粗又长的纤绳深深地嵌入臂膀,奋力前行;他将用勤劳的双手为农业兴盛开辟出一条辉煌的大道!

上一篇:乐陵局迎接德州市局普法责任工作督导检查

下一篇:乐陵市健康扶贫就医实现“一站式”结算


本文评论

姓名:
内容:

快速通道
行政栏目
乐陵信息网首页

↑Top

友情链接
乐陵信息网

报时:2025-05-05 09:39:31